秋風拂面,稻花飄香。走進黔東南州雷山縣丹江鎮腳猛村,映入眼簾的是打掃干凈的鄉村道路、收拾齊整的農家庭院。一個個小菜園、小果園、小花園環繞在農家小院四周——村民就地取材打造的“庭院景觀”讓人眼前一亮。
“通過‘兩改兩治理’,現在村里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環境好了很多,再也聞不到臭味,蚊蟲也少了。住在干凈整潔的家里,舒服多了?!蹦_猛村村民文春榮說。
文春榮家是雷山縣“兩改兩治理”首圈(豬圈)示范戶,“我家改造后的圈舍沒有污水排放、沒有臭氣,稻草墊料還可以回收利用作為農家肥,生活便捷指數大大提高了!”他感嘆。
像文春榮這樣受益于“兩改兩治理”的村民遍布全省各地。在黔東南州麻江縣賢昌鎮的各個村寨,美麗宜居的田園風光便映入眼簾,道路寬闊整齊,農家庭院錯落有致,干凈整潔的廁所成為村民家中的標配。
“我家廁所改造之前是農村的傳統廁所,比較臭。通過改造,現在過路也聞不到臭味了?!辟t昌鎮鹽山村村民肖海燕對改造后的廁所贊不絕口。
今年以來,麻江縣賢昌鎮因地制宜,采取“黑灰水庭院消納模式”“無動力厭氧微氧一體化處理技術”等,實現廁所黑水和生活灰水協同無動力智能化處理,將糞污用于農作物肥料返田返土,實現一舉多得。
“改造之后,污水通過管網排到三格式的化糞池里,第三格過來的水經過無害化處理,可以用來還田、澆菜?!辟t昌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徐凌楓向記者介紹,今年起,賢昌鎮還以改變村民衛生習慣、提高村民綜合素質、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為切入口,發動村民參與生活垃圾治理,由垃圾清運員分片區進行清運,實現從垃圾亂倒、到集中焚燒、到集中清運的轉變,讓生活垃圾有“家”可歸。
農村改廁、改圈,治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是今年全省農業工作的重點之一。今年以來,貴州在全省遴選確定176個“兩改兩治理”試點村,在試點村整村推進農村改廁改圈、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。截至目前,貴州經過探索實踐,在改廁方面,總結推出了“化糞池+土壤滲濾系統”“集中處理+達標排放”等多種廁污共治黑灰水協同處理技術模式;改圈方面,推出了“同位發酵,生物降解”“異位發酵,集中清糞”等多種豬牛圈改造模式;在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方面,對居住相對集中、交通便利的地方,通過管網收集、集中收運等方式,對垃圾和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和資源化利用;對于居住分散的地方,污水采取分散化、小型化、生態化、資源化處理,垃圾實現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治理。
為確保各項工作的協同推進與有效落實,貴州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,堅持采用專班化方式推進工作,并建立了包含年初會商定事、過程調度督促、現場觀摩培訓、年底總結交賬在內的一整套工作機制。還特別針對改廁工作設立了總額為5318萬元的專項補助經費,支持全省各地建立農村廁所的長效管護機制,并實現了對全省1491個鄉鎮(街道)的全面覆蓋。(記者 鄧鉞潔)